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12授工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计算机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1)海量存储系统与技术 (2)并行分布式计算
(3)计算机网络 (4)多核与虚拟化技术
(5)新型存储技术与器件(6)存算一体化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
(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2)计算优化理论与技术
(3)系统软件 (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5)移动实时计算与嵌入式系统 (6)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1)多媒体信息处理 (2)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4)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
(5)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6)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
三、学习年限
攻读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4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8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5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3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学分要求
| 总学分 | ≥38学分 | 
| 修 课 环 节 | ≥25学分, 其中高水平或国际化或高水平国际化课程≥4学分 |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 其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硕士第一外国语2学分。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 | 
| 一级学科基础课9学分(必修) 其中:《论文写作》1学分; 《IT中国(信息前沿导论)》1学分。 | 
| 二级学科基础课4学分(限定选修) | 
| 专业选修课4学分 (任选) | 
| 跨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2学分(任选) |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 研 究 环 节 | ≥13学分 | 开题报告1学分 | 
|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活动报告1学分 |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 
| 学位论文10学分 |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类别 
 课程 | 学分 要求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是否核心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季节 | 开课单位 | 备注 | 
| 学位课程 
 
 | 校级公共 必修 课程 
 | 
 
 
 
 ≥5 | 40811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 18 | 1 | 春/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5学分 
 | 
| 408130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36 | 2 | 春/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411130003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 32 | 2 | 秋/春 | 外国语学院 | 
| 650000000 | 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 | 
 | 
 | 
 | 春 | 前置学历非本校的学生必修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 
 
 ≥1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 
 | 
 | 1 | 
 | 
 | 必修 | 
| 
 
 一 级 学 科 基 础 课 | 
 
 
 
 
 
 
 
 
 ≥9 | 011110001 | 矩阵论 | 是 | 48 | 3 | 秋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必修≥ 9学分 (矩阵论、随机过程必须二选一) | 
| 011110005 | 随机过程 | 是 | 48 | 3 | 秋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210131002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3 | 现代计算机网络 (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1 | 分布式系统(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5 | 现代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6 | 多媒体基础(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4 | 可计算与计算复杂性理论 | 是 | 48 | 3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20 | 人工智能(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6 | 启发式优化(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1 | 论文写作(必修) | 
 | 16 | 1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4 | IT中国(信息前沿导论)(必修) | 是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二 级 学 科 基 础 课 | 
 
 
 
 
 
 ≥4 | 210131007 | 信息存储理论与技术 (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限定选修≥ 4学分 
 | 
| 210111001 | 计算机系统分析与性能评价(国际化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5 | 并行程序设计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8 |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4 | 操作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1 | 机器学习(国际化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7 |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硕 士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4 | 210111002 | 计算机系统设计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任选≥4学分 | 
| 210111003 | 移动网络与普适计算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9 | 流媒体技术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4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与结构(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5 | 片上系统(SOC)设计方法(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0 | 面向对象方法学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21 | 计算智能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1 | 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2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6 | 知识工程与知识图谱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3 |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6 | 模式识别(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7 | 信息隐藏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3 | 数据压缩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2 | 计算机视觉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8 | 物联网技术(国际化课程) |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8 | 图像处理软件开发与设计实践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0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9 | 智能系统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9 | 图神经网络导论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5 | 边缘计算理论与技术 |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21005 | 大数据处理与MapReduce编程模型实践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 跨学科课 | 
 ≥2 
 | 
 | 跨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 | 
 | 
 | 2 | 春或秋 | 除云博网页版外的其他院系 | 任选≥2学分 | 
| 非学位课 | 补 修 课 程 | 不计学分 | 
 | 本科非计算机类的硕士生按照导师要求补修本科核心课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 
 | 
 | 
 | 
 | 
 | 
 | 
| 研究环节 | 
 
 ≥13 | 650139002 | 开题报告(硕) | 
 | 
 | 1 | 
 | 云博网页版 | 
 | 
| 650139003 |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会或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 
 | 
 | 1 | 
 | 
| 650139002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硕) | 
 | 
 | 1 | 
 | 
| 650119001 | 硕士学位论文 (学术型) | 
 | 
 | 10 | 
 | 
六、研究环节
1.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硕士生导师由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担任,负责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3.开题报告
硕士生针对研究课题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开题答辩,取得1学分。开题答辩一般在第二学期至第三学期进行,不得晚于第三学期末。
硕士生开题答辩为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重点考核硕士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选题报告,对硕士生的选题是否具有研究意义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评定,确定硕士生是否能够进入硕士研究阶段。
硕士生开题答辩小组至少由3位专家(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组成,硕士生指导老师可作为开题答辩小组成员。开题答辩通过后,方可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两次未通过开题答辩的硕士生,终止硕士阶段学习。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4)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和可行性;
(5)预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6)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安排;
(7)主要参考文献。
4.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中期筛考核时,应撰写相应的研究中期进展报告,内容包括科学研究的课题来源、课题研究的方案、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后续的研究计划、最终的预期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等。中期考核在第四至第五学期进行,不得晚于第五学期末。通过中期考核取得1学分。
5.参加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硕士生在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在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的学术活动中获得5分,取得1学分。
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及要求见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
七、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基本条件的审查由指导教师负责进行。
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包括: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3)通过中期考核;
(4)完成学术活动;
(5)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撰写;
(6)通过校内外专家评审。
八、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位答辩,经院(系)学位审议委员会审议,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其余培养要求按照《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
其余培养要求按照《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