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云博网页版直博、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12 授 工学 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研究方向 
1.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1)海量存储系统与技术           (2)并行分布式计算
(3)计算机网络                   (4)多核与虚拟化技术
(5)新型存储技术与器件  (6)存算一体化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
(1)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2)计算优化理论与技术
(3)系统软件             (4)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5)移动实时计算与嵌入式系统     (6)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1)多媒体信息处理                (2)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3)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4)信息检索与自然语言处理
(5)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6)生物信息计算与数字健康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本科起点的学术学位直博研究生的博士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7年。
本学科(专业)本科起点的学术学位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博士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6年。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
四、学分要求
直博、硕博贯通、硕博连读总学分要求≥5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35学分,研究环节学分≥19学分。
 
| 类别 | 直博、硕博贯通、硕博连读 | 
| 总学分 | ≥54学分 | 
| 学位 课程 | ≥35学分 |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 《硕士第一外国语》(2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英文论文写作》(2学分)。 | 
| 校级公共选修课≥1学分 | 
|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25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程9学分(含《论文写作》1学分、《IT中国》1学分) 二级学科基础课程4学分 硕士专业课程4 学分 博士专业课程4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4学分 | 
| 研究 环节 | ≥19学分 | 开题报告(1学分) |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 
|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 
|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 
| 博士学位论文(15学分) | 
| 其它 | 不计学分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直博、硕博贯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  类别   课程 | 学分 要求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是否核心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季节 | 开课单位 | 备注 | 
| 学位课程     | 校级公共 必修 课程   |         ≥9 
 | 40811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 18 | 1 | 春/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必修≥ 9学分   | 
| 408130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 36 | 2 | 春/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411130003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 32 | 2 | 秋/春 | 外国语学院 | 
| 650000000 | 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 | 
 | 
 | 
 | 春 | 前置学历非本校的学生必修 | 
| 408210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 36 | 2 | 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411210001 | 英语论文写作 | 
 | 32 | 2 | 秋 | 外国语学院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     ≥1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 
 | 
 | 1 | 
 | 
 | 必修 | 
| 一 级 学 科 基 础 课 |                   ≥9 
 | 011110001 | 矩阵论 | 是 | 48 | 3 | 秋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必修≥ 9学分 (矩阵论、随机过程必须二选一) | 
| 011110005 | 随机过程 | 是 | 48 | 3 | 秋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 210131002 | 高级计算机系统结构 (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3 | 现代计算机网络 (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1 | 分布式系统(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5 | 现代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6 | 多媒体基础(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4 | 可计算与计算复杂性理论 | 是 | 48 | 3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20 | 人工智能(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6 | 启发式优化(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1 | 论文写作(必修) | 
 | 16 | 1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4 | IT中国(信息前沿导论)(必修) | 是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二 级 学 科 基 础 课 |             ≥4 
 | 210131007 | 信息存储理论与技术 (高水平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限定选修≥ 4学分   | 
| 210111001 | 计算机系统分析与性能评价(国际化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5 | 并行程序设计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8 |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4 | 操作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1 | 机器学习(国际化课程)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7 |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 是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硕 士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4 
 | 210111002 | 计算机系统设计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任选≥4学分 | 
| 210111003 | 移动网络与普适计算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09 | 流媒体技术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4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的算法与结构(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5 | 片上系统(SOC)设计方法(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0 | 面向对象方法学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21 | 计算智能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1 | 数据库安全理论与技术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2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6 | 知识工程与知识图谱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3 | 生物医学图像处理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6 | 模式识别(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7 | 信息隐藏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3 | 数据压缩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2 | 计算机视觉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08 | 物联网技术(国际化课程) |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8 | 图像处理软件开发与设计实践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20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31019 | 智能系统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9 | 图神经网络导论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11015 | 边缘计算理论与技术 |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121005 | 大数据处理与MapReduce编程模型实践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 博 士 专 业 选 修 课 程   |                           ≥4 
 | 210231002 | 信息存储系统专题 | 
 | 16 | 1 | 秋 | 云博网页版 | ≥4学分   | 
| 210231003 | 计算系统虚拟化(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231001 | 求解NP难度问题的现代方法(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211001 | 近似算法设计实践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231004 | 现代信息检索 (高水平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211003 |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题 (高水平课程) | 
 | 32 | 2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231005 | 图像处理若干关键算法研究(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211004 | 图像分析导论(高水平课程) | 
 | 32 | 2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211005 | 物联网专题(国际化课程) | 
 | 16 | 1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211002 | 云计算 | 
 | 32 | 2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231007 | 移动时空数据管理:理论与技术(国际化课程)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231008 | 数据挖掘高级论题 | 
 | 32 | 2 | 秋 | 云博网页版 | 
| 210231009 | 人工智能高级论题 | 
 | 32 | 2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210231010 | 大数据前沿讲座 | 
 | 16 | 1 | 春 | 云博网页版 | 
| 跨学科课 |   ≥4   | 
 | 跨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 | 
 | 
 | 2 | 春或秋 | 除云博网页版外的其他院系 | 任选≥4学分 | 
| 非学位课 | 补 修 课 程 | 
 不计学分 | 
 | 本科非计算机类的硕士生按照导师要求补修本科核心课程,如: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 
 | 
 | 
 | 
 | 云博网页版 | 
 | 
| 研究环节 |     ≥19 
 | 650239001 | 开题报告(博) | 
 | 
 | 1 | 
 | 云博网页版 | 
 | 
| 650239003 |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博) | 
 | 
 | 1 | 
 | 
| 650239002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 | 
 | 
 | 1 | 
 | 
| 650239004 | 发表学术论文(博) | 
 | 
 | 1 | 
 | 
| 650219001 | 博士学位论文 (学术型) | 
 | 
 | 15 | 
 |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 开题报告及资格审查
博士生针对研究课题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通过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取得1学分。
博士生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一次筛选与分流。重点考核博士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选题报告,对博士生的选题是否具有前沿性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进行评定,确定博士生是否有资格进入博士研究阶段。
博士生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小组至少由3位专家(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组成,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含申请人指导老师)可作为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小组成员。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通过后,方可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两次未通过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的博士生,终止博士阶段学习。对于直博生或硕博连读生,可申请转为硕士生学习;对于普通博士生,予以退学。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4)课题研究的技术方案和可行性;
(5)预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6)课题研究的计划进度安排;
(7)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生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的组织形式及要求见《云博网页版博士生开题答辩及资格审查执行细则》。
4.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及中期考核
博士生在通过开题答辩后、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年前,须撰写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通过学院组织的中期考核,取得1学分。
博士生中期考核为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第二次筛选与分流。博士生中期考核全面考查博士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作风、学科基础以及综合素质,对博士生是否具有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能力进行评定。
博士生中期考核结合中期进展报告以答辩的方式进行,由学院统一组织,每学期组织一次。由博士生本人提交书面申请,博士生导师同意,学院研究生科统一安排。中期考核委员会由不少于7名具有正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副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至少5人,学位委员会委员至少1人)。
两次未通过中期考核的博士生,终止博士阶段学习。对于直博生或硕博连读生,可申请转入硕士生学习。对于普通博士生,如没有修完相应的课程学分,予以退学;如修完课程学分,经学校审批准予结业,结业后在最长学习年限6年内(含结业前学习时间),可申请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标准的,学校换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学位证书。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4)已取得的研究工作进展;
(5)已取得的创造性成果;
(6)研究计划进度安排;
(7)主要参考文献;
(8)附录(参与的科研项目;已取得的创新成果清单)
博士生中期考核的组织形式及要求见附件2《云博网页版博士生中期考核执行细则》。
5. 参加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本学科、专业或其他相关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博士生在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在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的学术活动中获得10分,取得1学分。
博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及要求见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
6. 发表论文
博士生在申请毕业论文答辩前须在《云博网页版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期刊和会议分类列表》中规定的C类以上(含C类)期刊或会议上发表论文1篇。
7.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基本条件的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包括: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文献阅读与论文选题报告,并通过资格审查;
(3)完成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并通过中期考核;
(4)完成国际学术交流并做报告;
(5)达到博士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发表论文要求。
(6)完成博士学位论文撰写;
(7)完成学位论文预答辩;
(8)通过校内外专家评审。
8. 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要求见《云博网页版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质量标准》。
9. 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位答辩,经学院学位审议委员会审议,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博士学位。
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